| 知識類型 | 書籍 | 
| 標題 | Applying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Value of Residue Reuse of Makino Bamboo (Phyllostachys makinoi) | 
| 作者 | 林裕仁、鍾易霖、柳婉郁 | 
| 期刊名/書名 | European Journal of Wood and Wood Products | 
| 出版年月日 | 2023/09 | 
| 原文摘要 | 本研究以技術經濟與成本效益分析探討竹加工廢料處理方法之經濟可行性,比較丟棄與再利用製成燃料棒兩類方案。結果顯示,廠商無須承擔設備成本與聘用專業人力之方案最具效益,能提升竹廢料利用價值並減少環境負擔。建議政府補貼設備並推動產學合作,以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 
| 原文摘要簡述 | 台灣竹產業早期十分興盛,但隨著產業發展,竹子逐漸被塑膠、金屬及複合材料取代。竹加工業產生的竹廢料處理方法各有不同。本研究旨在運用技術經濟分析及成本效益分析,分析牧野廢棄物不同處理方法的經濟效益。本研究將處理方法分為兩類:(a)移除、丟棄及不再使用;(b)再利用製成燃料棒出售。 (a)類包含一種情形:移除廢料並送交紙錢加工廠商進行焚燒掩埋。 (b)類則依廠商是否需要承擔設備成本及是否需要額外聘用全職員工,分為6種情形。結果顯示,不同的分析方法均指出情形7(廠商無須承擔設備成本,亦無須額外聘用專業員工)為最佳方案。若採用淨現值法、現值成本法、淨年值法及年度成本法進行評估,則方案6(廠商無須承擔設備成本及額外聘請專業人力)及方案7優於方案1(竹子廢料被移除)。若採用淨現值率法、獲利指數法及自償比率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僅方案7有利可圖,其他方案均不宜選擇。這意味著利用竹子廢料生產燃料棒可以增加材料產值,幫助廠商創造經濟效益,並解決長期堆積廢棄物所造成的區域環境問題。因此,在盡量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透過政府補貼設備成本,推行循環經濟的應用,可達到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效益的平衡。建議採取產學合作,聘請相關系所學生,以降低人力成本,並讓學生了解竹產業。 | 
| 關鍵字 | Bamboo residues, Cost-Benefit Analysis, Phyllostachys makinoi,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