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系統 燒製原理與方法
論文
以稻殼和花生殼製備高表面積之活性碳與其應用
黃龍泰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
2001
本論文利用稻殼與花生殼為原料製備活性碳,探討不同酸鹼洗濃度(前處理)、活化劑種類(KOH、ZnCl2)、活化劑比例(0.25-2)、碳化溫度(400- 800℃)、碳化時間(0-2hr)與碳化後處理(HCl 0-0.5M)等條件對表面積與孔洞體積之影響,並利用所製備之活性碳吸附不同濃度與pH值水中之Cd2+與Zn2+離子。 根據實驗結果可知以稻殼與花生殼為原料並含浸KOH之前處理以NaOH鹼洗效果最佳,其次為以NaOH鹼洗再以HCl酸洗,只以HCl酸洗效果最差,而濃度提升對於活性碳的表面積也有幫助,這歸因於NaOH不只可有效降低灰份並具有活化劑的功能。在以KOH做為活化劑發現最佳的碳化溫度與時間是在800℃下鍛燒1小時,而以稻殼為原料之最佳活化劑比為0.5,以花生殼為原料在研究範圍中之最佳活化劑則比為1。以ZnCl2為活化劑之最佳的碳化溫度與時間是在500℃下鍛燒0.5小時,而在研究範圍內之最佳活化劑比為2。 在重金屬吸附方面,不論是Cd2+與Zn2+離子在不同濃度或者pH值下,以KOH活化的活性碳不經過酸鹼洗所製備之吸附效果較佳,這是因為活性碳內部有K離子可供離子交換之用,且活化劑比例為1最佳,若以KOH與ZnCl2兩種不同活化劑做比較,明顯以KOH作為活化劑之吸附效果較佳。
氫氧化鉀、氯化鋅、活性碳、重金屬、吸附、KOH、ZnCl2、activated carbon、heavy metal、adsorption
http://hdl.handle.net/11296/ndltd/43841371020827061738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in Two Agricultural Soils Amended with Manure‐Derived Biochar
Emission Reduction of 1,3‐Dichloropropene by Soil Amendment with Biochar
Biochar Impacts on Crop Productiv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n Ando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