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系統 加值應用
新聞
台灣農業必須面對的未來 擁抱循環經濟 為土地環境顧健康
整合傳播部製作
天下雜誌
2016/9/30
「循環經濟貫穿我們新政府的施政!」過去曾任八年屏東縣長、在農業多有建樹的曹啟鴻,接掌農委會主委一職後,馬上提出台灣農業新政的主軸,預計在任內期間全面輔導養豬戶投入沼氣發電及沼氣再利用、不毀農業的農地種電、生物炭回歸土地。 近十多年來,全球各國針對氣候變遷對土地環境、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生存帶來重大衝擊,不斷提出因應的治理對策,企圖遏止發生更為惡化的影響。 農業本來即與土地、生態、人類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曹啟鴻的想法中,他認為現今的台灣農業勢必要與循環經濟偕行,用經濟方法引導台灣土地與居民找到「顧健康」的解方。 他強調,台灣農業的發展不再只是侷限於農民的農業、消費者的農業,更必須廣邀全民參與,將農業變成全民的農業,甚至是納入地球所有動植物、微生物的眾生農業。 「別小看土壤,那裡面也有很多微生物二十四小時無休做工,把土壤維持得更健康,讓農作物長得更好。這樣的土地才能湧出好的能量,讓土壤跟著我們唱和,達成天地人合一。」曹啟鴻談起台灣農業,習慣掌握系統整體性。這樣的視野與想法,也將為台灣農業帶入務實解題、有益所有眾生的新格局。
生物炭、熱裂解、農業廢棄物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612
P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Bio-oils from the Fast Pyrolysis of Ma Bamboo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and Green Bamboo (Bambusa oldhamii) in Taiwan 臺灣麻竹與綠竹經快速熱解生質油之特性研究
Characterization of Bio-oil from Fast Pyrolysis of Thorny Bamboo (Bambusa stenostachya) and Long-branch Bamboo (B. dolichoclada) 刺竹與長枝竹經快速裂解製備生質油之特性研究
叢生型竹材收穫機械化效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