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系統 實際案例
新聞
菱殼變菱炭 垃圾逆轉變寶貝
唐在馨、楊金城
自由時報
2016/10/29
南官田是全國菱角最大的產地,每年生產近三千七百噸的菱角殼,菱農不是將菱角殼棄置田邊露天燃燒,就是交由垃圾車清運焚化。 官田區長顏能通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找到成大化學系教授林弘萍,林弘萍將菱殼做成菱炭,將可廣泛運用於農田及民生用品上,預計很快會全面通過國際生物炭檢驗認證。他們估計未來官田區一年起碼可生產一千噸的菱炭。 官田區區長顏能通原本在環保局服務,近二年前擔任官田區長,看到菱殼造成環保及生態的問題,開始苦思:「怎樣才能讓菱殼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去年十二月他找到林弘萍,林教授到官田一看,感受到顏能通想要為地方奉獻的熱情以及政府資源真的有限的情況,沒有收一毛錢,成為區公所這項工作的最大「志工」。 兩人以及地方的熱心人士,除了利用官田國中的可食地景種植菱角並做為菱炭再利用的實驗地點,也另找了大約三分地種植菱角以做為實驗貨源。近日正值菱角季,兩人也穿上「蛙人裝」下田採菱,研究以菱殼製炭的流程及成果。 林弘萍將菱殼放入溫度控制在七百到一千度高溫的爐子中,控制好空氣流量,將菱殼內其餘元素燒掉,木質素則變成炭,爐口有偵側器以及濾淨功能,不致造成二次污染。目前一次一爐大概可以燒十五到十七公斤的菱殼,一次產生五到六公斤的炭,以官田區的菱角產量,未來如果量化,一年應可生產超過一千噸的菱炭。 菱炭可當肥料 也可做肥皂、文創等 林弘萍表示,菱炭可以撒在田間做保肥保水之用,農民可以「以殼換炭」,把炭拿去做為整個在地農業的改良,目前產品已通過國際生物炭檢驗的多項認證。此外,也可以用做民生物品,例如肥皂、文創等等,不過目前還無法估計整個產量及價值。
菱角炭、生物炭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46652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in Two Agricultural Soils Amended with Manure‐Derived Biochar
Emission Reduction of 1,3‐Dichloropropene by Soil Amendment with Biochar
Biochar Impacts on Crop Productiv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n Ando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