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系統 料源來源
論文
不同生物炭對紅壤的化學性質與微生物活性及族群之影響
黃昭穎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研究所
2015
紅壤為台灣地區重要耕作土壤之一,其化學性質常不利於作物栽培,若加以改良,則可利於栽培。生物炭(biochar) 是生質材料在低氧下,高溫熱裂解而成,具有碳含量高、多孔性結構等特性,不同原物料或熱解溫度會導致生物炭有不同的性質。生物炭可做為土壤改良劑,可促進土壤肥力、作物生長、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五種不同來源之生物炭(稻殼、柳杉、棕櫚殼與兩種不同粒徑大小之煤灰,施用2% w/w),與添加有機質肥料與否的兩種屬性,經由不同時間(0 天、90 天與180 天) 對土壤化學性質、生物性質及微生物族群結構的影響。結果 顯示,在本試驗之生物炭使用量下,其中和紅壤酸性的能力弱,但使土壤EC 值下降。15-30 μm 粒徑之煤灰生物炭增加土壤總氮,但所有處理之土壤總氮增加並不明顯。土壤有機碳濃度因生物炭添加而增加,顯示生物炭中的有機碳具抗微生物分解能力。稻殼、柳杉、棕櫚殼生物炭提升紅壤中磷、鉀、鈣之有效性,然而,生物炭對土壤鎂、鐵、鋅含量沒有顯著影響,但使土壤銅、錳含量下降。生物炭使未添加有機質肥料之紅壤酵素活性降低,添加有機質肥料之紅壤唯棕櫚殼與煤灰生物炭使活性下降。稻殼、柳杉與棕櫚殼生物炭提高土壤呼吸作用,顯示供給土壤微生物利用之碳源較多,反之,煤灰生物炭降低土壤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亦隨孵育時間 越長而下降,顯示生物炭所含之易變動碳只能短暫供應。生物炭對土壤生質氮、生質碳影響不大,對微生物生質量影響小。DGGE 與PLFA 之結果顯示,添加不同生物炭對群落結構造成不同影響,而隨孵育時間越長,影響群落越明顯,其中又以15-30 μm 粒徑之煤灰生物炭影響最大,而添加有機質肥料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大於生物炭。本研究說明不同生物炭之添加,會影響土壤的化學性質與生物活性,稻殼、柳杉、棕櫚殼生物炭對紅壤肥力與微生物相改良有較高的潛力,而煤灰則無。
土壤酵素、土壤呼吸作用、微生物生質碳、微生物生質氮、磷脂質脂肪酸分析、變性梯度膠體電泳、soil microbial activity、soil enzyme、soil respiration、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PLFA、DGGE.
https://hdl.handle.net/11296/um5v93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in Two Agricultural Soils Amended with Manure‐Derived Biochar
Emission Reduction of 1,3‐Dichloropropene by Soil Amendment with Biochar
Biochar Impacts on Crop Productiv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n Ando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