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系統 延伸研究

知識文件檢視

回前頁
知識類型

論文

標題

稻桿之生質能醱酵

作者

林茜羽

出版單位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所

出版年月日

2008

原文摘要

根據永續能源國際網路(INFORSE)機構所提出之全球未來能源趨勢,傳統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氣及核能將逐漸被可再生能源及生質能所取代。近幾年生質能的技術發展,其原料來源已發展到第二代木質纖維素的利用,因此從非糧食作物取得之木質纖維素轉化成生質燃料與生質產品,是目前國際上生物質能技術研發的重要趨勢。纖維素是農業、林業最主要的廢棄物,也是都市廢棄物中廢紙類之主要成份。台灣每年稻草產量約有235萬公噸,因此稻草廢棄物是很好的纖維素來源,可作為生質能源。 以稻桿為基質,本研究探討植種污泥、菌種熱前處理、溫度、pH、粒徑及基質濃度之影響,測試中興新村生活污水廠等11種污泥。結果顯示經過熱前處理之中興新村植種污泥在55℃有較高的累積產氫量12.8 mL。初始pH試驗範圍為3.5〜8,最理想的產氫初始pH為6.5,其產氫量為13.4 mL。將稻桿粒徑分為<0.297、0.297〜0.58、0.58〜1.19、大於1.19及10 mm(1 cm),得知粒徑小於0.297 mm能獲得較大的產氫量11.4 mL。基質濃度測試範圍在30〜120 g 稻桿/L,濃度90 g 稻桿/L有最大的氫氣產率,一克的總揮發性固體量有77.2 ml的氫產量(77.2 ml/g TVS)相當於0.77 mmol/g cellulose。 添加介面活性劑無法提升產氫量,但反應時間可減少約50%,代謝路徑則由乙酸轉換為乙醇醱酵。饋料式進料方法亦無法提昇產氫效率,反而有抑制產氫情形發生。稻桿醱酵之菌源可鑑定出Clostridium Pasteuianum、Thermoanaerobacterium saccharolyticum及Clostridium stercorarium三株菌種,其中C. stercorarium具有分解纖維素產氫的特性;此三株菌最適合生長的溫度均為高溫,推測係稻桿醱酵液中的優勢菌種。

關鍵字

氫氣、纖維素、稻桿、biohydrogen、cellulose、straw

連結

http://hdl.handle.net/11296/ndltd/36274295799075633156

最新上傳文件

MORE

上傳日期

標題/分類

2020/12/16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in Two Agricultural Soils Amended with Manure‐Derived Biochar

生物炭效益
 
加值應用
 
農業應用
檢視
2020/12/16

Emission Reduction of 1,3‐Dichloropropene by Soil Amendment with Biochar

生物炭效益
 
加值應用
 
農業應用
檢視
2020/12/16

Biochar Impacts on Crop Productiv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n Andosol

生物炭效益
 
加值應用
 
農業應用
檢視

電話:(02) 2303-9978 / 傳真:(02) 2314-2234

地址:10066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服務信箱:biochar@tfri.gov.tw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版權 © TFRIAll Rights Reserved

目前線上人次1

瀏覽人次48317

更新日期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