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要 | 臺灣稻稈常被視為農業廢棄物,而以露天焚燒處理,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若能將其收集製成草繩、草袋、草蓆、稻草板、畦面敷蓋材料、燃料及肥料等多種用途產品,可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目的。本研究藉由實地調查稻稈集運之作業情形,並分析其作業成本,以建立臺灣稻稈之集運模式。集運作業分為小圓包及大圓包兩種,小圓包作業流程為利用曳引機附掛稻稈打包機進行田間打包,再以人工堆疊小圓包,然後使用油壓夾將堆疊之小圓包夾於搬運車上並運送至倉庫。大圓包作業流程為利用曳引機附掛集草機將田間稻稈翻起並集中,再利用曳引機附掛牧草打包機進行田間稻稈打包,最後使用鏟鬥機將大圓包夾至搬運車,再運送至倉庫。稻稈集運成本可分為打包成本、運輸成本及收購成本三部份,由分析結果得知小圓包之三種成本,分別為 1193.7 元/公噸、262.7 元/公噸及 700 元/公噸;而大圓包之三種成本,則分別為 735.2 元/公噸、175.1 元/公噸及 700 元/公噸。估算之稻稈集運成本以稻稈收購成本為最高,油料使用成本次高,運輸成本為第三位(運輸 30 公里),機具購置成本為第四位。因為各地區有各項條件之差異,採用大圓包或小圓包作業,將各有其不同的考量角度,兩者都有其適用之處。本研究建立之稻稈集運及成本分析模式,可以提供各項因數之影響及評估分析,有助於稻稈資源再進一步利用的推廣。 |